3-1实验简介(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1)必要性及实用性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医学应用能力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儿科的护理对象需要更加特殊的服务和照顾。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时必须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护理水平,以便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应用能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是针对护理学本科《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配套开发的可在网上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通过还原真实的儿科病房环境,仿真儿科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模拟临床真实患儿的护理过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科学性。 目前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局限性: 1)儿科护理存在实验教学成本高、仪器设备少、操作难度大,不便于在真实儿童身上操作,且不能系统、全面、实时、形象的展示儿科护理实验过程及结果。 目前儿童仿真智能模拟人等设备的价值比较昂贵,设备数量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儿科操作的要求非常高,学生都需要先进行专业培训才能实际操作,否则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因而对于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 2)儿科护理的实践教学必须采用实验室操作实训、虚拟仿真实验和医院临床见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全面地提高儿科实践教学水平。 为了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解决以上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这套“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软件分为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下,可对该虚拟实验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可满足高等学校、医院和各类培训机构实验教学环节的需要,尤其适用于线上教学、远程教学。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项目运用于教学的合理性。 项目利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构建了适应儿科护理学科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通过仿真实验学习具体空间和抽象空间的转换及分析,模拟空间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规律,强化专业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深度。 2)项目技术实现合理性。 项目的开放运行依托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撑,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采用3D仿真技术,VR技术,WebGL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法成熟可靠,系统可维护性好。 3)教学服务团队建设合理性。 项目团队人员包括高校专业教师、高校实验教学人员、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护理工作者、企业技术人员,结构合理,高校人员具备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及培训活动,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医院护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相关技术从业经验,共同承担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开发及运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4)现有实验条件基础 厦门大学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2年,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启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扩增至8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100余万元。2005年在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设有内科模拟培训室、急救模拟培训室、腔镜模拟培训室,外科学手术室等培训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600余万元。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2013-2014年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立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模拟培训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一期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设有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综合拓展教学模块和远程会诊、教育与医学考试模块等功能区,基础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程,心肺腹听触诊技能训练课程、外总技能训练课程及数字化影像技能训练课程;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包括:内科技能训练课程,外科技能训练课程,急救技能训练课程,妇产科技能训练课程,儿科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拓展教学模块包括:模拟门诊、模拟病房、模拟ICU(含观摩讨论室及监控室)及虚拟腔镜实验训练课程等;远程会诊、教育与考试模块包括:远程会诊与教学课程、临床技能门诊与病房考核。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厦门大学医学类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以及厦门大学师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这些前期基础将保证“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3)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1)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设计模块化,基于真实的儿科病例,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任务为引导,设计了小儿体格检查、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十七项实验。在实验导入环节基于相关临床儿科病例,提出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过程以任务为引导,学生按照系统引导,进行相关操作,由系统进行反馈结果,让学生实时掌握实验的步骤与准确性,并根据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实验教学方式创新:实验基于翻转课堂、中国大学慕课进行线下线上混合教学,以真实儿科病房场景为基础的虚拟仿真案例教学为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虚拟仿真实验,配套在线课程补充知识点学习,课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在实验室的实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辅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快速地完成实验室的实训实验。通过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结合本教学团队开发的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采用的过程性评价和实验报告的终结性评价,同时融合医院儿科病房的临床见习,实现线下线上混合实验教学。 |